水电之家讯: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在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形态决定着重金属的迁移转换能力,决定着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的大小。利用螯合剂进行土壤重金属修复,主要是通过改变重金属的形态,减少生物对其吸收,降低其生物毒性。土壤修复五大作用机制:
1 转化机制
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改变重金属在水体或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实现有毒有害的金属元素转化为无毒或低毒形态的重金属离子或沉淀物,达到从水体或生态环境中去除重金属污染,修复污染环境的目的。
2 絮凝机制
利用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物去除重金属离子。代谢物一般由多糖、蛋白质、DNA、纤维素、糖蛋白、聚氨基酸等高分子物质构成,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能使水中胶体悬浮物相互凝聚沉淀。
3 吸附机制
微生物利用自身胞外某些物质的特殊化学结构及成分特性来吸附溶于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而将其固定。
4 螯合机制
螯合形成有机金属离子,羧基与重金属结合,均起固定作用避免为植物吸收。
5 挥发机制
某些金属可以经微生物作用转换为挥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