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之家讯: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已成为未来污水处理的核心内容,这就使得剩余污泥将成为潜在的能源载体物质,需要以增量方式去获得,从而彻底改变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种“负担”、需以减量方式消灭之的现行观念。为此,欧美等国家通过COD内源截留与外源挖潜方式最大限度地去实现“污泥增量”。对我国市政污水COD普遍偏低的情况,应寻求与厨余垃圾等市政有机固体废弃物共消化之机会方能实现“污泥”增量的目的。
郝晓地(1960-),山西柳林人,教授,从事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污水处理数学模拟技术;可持续环境生物技术,现为国际水协期刊《Water Research》区域主编。
污水处理朝着碳中和运行方向迈进早已成为欧美国家污水处理今后的发展方向。如果以碳中和运行为目标,剩余污泥显然将不再成为污水处理的“负担”,转而变成碳中和运行的紧俏原料。为此,污水处理行业不再需要去一味追求污泥减量化,转而期盼污泥增量化,以增加污水处理能源自给自足的原料份额。
然而,剩余污泥的多寡完全取决于进水COD负荷的高低,低的COD负荷必然导致较少的剩余污泥产量,也就意味碳中和运行能量需求可能会出现赤字。因此,以碳中和运行为目标的污泥增量近年来已在国际上悄然兴起,在常规剩余污泥之外还会寻求内源和外源其它途径的污泥增量,如,前端筛分COD技术、后端厌氧共消化技术等。
国外剩余污泥能源转化现状
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的实质就实现整个污水处理过程能源自给自足,为实现这一目标,欧美、甚至周边一些亚洲国家相继颁布了面向21世纪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的路线图,并付诸实践。例如:
荷兰早在2008年便提出了污水处理的NEWs概念,将未来污水处理厂描述为“营养物(Nutrient)”、“能源(Energy)”、“再生水(Water)”三厂(Factories)合一的运行模式。
美国推行的“Carbon-free Water”,期望实现在人们对水的取用、分配、处理、排放全过程达到碳中和。
水电之家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管材,管件,水电,电线,电工,管材水电品牌的装修知识点和各种管材水电的导购与在线购买服务,拥有最便宜的管材水电价格和最优质的售后服务,每天都有秒杀的抢购活动哦!敬请登陆水电之家:http://shuidian.jc68.com/